欢迎登录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

智库要闻

您当前位置: 智库要闻

2023新型智库治理论坛:杨忠《踔厉奋发胸怀“国之大者”凝智聚力支撑科学决策》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智库建设“4.15”重要批示十周年。2013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新目标,要求智库积极为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10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擘画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蔚为大观,高端智库“头雁效应”逐步显现,专业智库的“中国生态”日渐优化,服务国家的“整体效能”显著增强,智库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高校智库是不可或缺的一支战略力量,为国家战略和政策研究提供有效供给,在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之间搭建了桥梁,实现了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之间的转化。特别是,新文科建设不断推动高校文科走出“象牙塔”、立足中国大地、实现家国担当、体现天下关怀,高校智库迎来了又一波发展浪潮。

在众缘合和下,南京大学成为新时代高校智库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近年来,南京大学以以提升学术原创能力为主线,以经世致用为使命,主动对接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成了以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国家高端智库—国家级新型智库—省级新型智库—校级科研机构”智库雁阵体系。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关注中国智库共同体建设和治理,努力以全球眼光和本土情怀,依托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李刚教授团队研发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系统,建构Cssci-Cbkci-Ctti即南京大学“C刊-C书-C库”3C一体中文学术综合评价体系。在全国学界同仁的支持下,中文学术和中国智库的综合评价体系正努力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贡献力量。

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我有四点体会: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2022年5月18日,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总书记特别指出,要“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这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遵循。在智库建设中,必须要坚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两个大局”, 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服务”,主动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和意见建议支撑决策。

二是要聚焦时代前沿,回应时代关切。智库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建构新的国际叙事体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是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的重要思想库、智囊团。在关系全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前,中国智库必须自觉担当、有所作为。今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方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本次论坛聚焦“超智能社会与全球治理”这一重要议题,正是中国智库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的自觉实践。

三是要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各类新型智库建设,形成以国家高端智库为引领,各层次、各类别、各领域智库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我们体会,政府智库、高校智库、社科院、企业智库、社会智库等不同类型的智库之间,必须加强联系和协同。通过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协同机制,打通智库机构、智库专家、智库资源、成果转化之间的壁垒,形成新型智库“集群化作战”的工作格局,从而形成强大合力,有力推动各类新型智库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四是要抓好“第一资源”,夯实人才基础。人才是新型智库建设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紧抓人才“第一资源”,持续完善智库人才的建制化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培育和丰富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不断夯实智库建设的人才基础,从而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量、科技战略的重要策源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更好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战略部署。


(节选自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教授在2023新型智库治理论坛上的致辞)